本報記者 范海杰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人的夢想。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為回應人們對生態宜居城市的品質追求,近年來,江蘇徐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讓生活在“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麗徐州的市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生態轉型
堅持綠色發展
全年擁有“藍天”289個,PM2.5濃度同比降低16%,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這是2021年徐州交出的生態成績單。
數字的背后,是徐州走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全面推動產業轉型、生態轉型的成果。
圍繞推動資源型城市邁向創新發展新高地,2022年以來,徐州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毅力,全面推進電力、鋼鐵、焦化、水泥四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調整,狠抓新興產業培大育強和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產業結構更高、更輕、更優、更強、更綠。
與此同時,徐州緊緊圍繞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發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深化工業煙氣、“散亂污”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揚塵污染、機動車污染等六大專項治理,全面建立河(湖)長制、斷面長制,針對工礦廢棄地和工業用地污染,精準實施分類修復,“沉睡”的土地和工業遺產被重新喚醒。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多年的實踐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徐州已經深入人心,“守住綠水青山”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共識。
生態修復
做足山水文章
往日的荒山采石宕口,如今經生態修復搖身一變成為公園……日前,徐州經開區安然山公園主體工程已完工,作為安然山生態修復治理區的一部分,治理面積共718畝,新增山林綠地96畝,為徐州這座生態園林城市又增添了一抹綠色。
安然山之變,正是徐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力印證。通過實施荒山綠化、顯山露水、退漁還湖、宕口修復等生態項目,徐州做足了“山水”文章。
近年來,徐州在全省率先出臺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系統性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采用農田整理、沉陷區復墾、濕地景觀開發等方式,先后對近20萬畝采煤沉陷區實施生態修復;同時,對宕口、礦坑、裸巖和斷崖,因地制宜采用綠化造林、巖壁造景、遺存保護等手法,實現了消除地質災害、生態環境修復、特色景觀打造一舉多得。徐州還采取砌石成坑、引水上山、客土植苗等做法,開創了“石頭縫里繡出綠色森林”的成功范例,森林覆蓋率高居全省第一位。
以高質量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徐州獲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成功走出一條綠色轉型發展之路。在徐州市政府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舉辦的2022徐州城市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發布了采煤沉陷區和采石宕口生態修復等技術標準,徐州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向全球推廣。
生態建設
共筑美麗家園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初秋的大龍湖畔,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繞湖的健身步道上,市民悠閑漫步,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類似的情景,在徐州并非個案。徐州城區,每步行十分鐘左右,就能找到一片綠地或是公園小憩。云龍湖、金龍湖、九里湖等景點,隨處可見鍛煉身體的市民。
過去十年,徐州大力加強公園綠地建設,共實施了260余項園林綠化景觀工程,年平均增加綠地212.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04.5公頃。徐州建成區綠地面積增加到現今的12210.96公頃,城區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3684.63公頃,“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覆蓋率達到90.8%……
近年來,徐州從完善園林綠地空間體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務水平、推進共治共建共享等方面入手,通過空間織補、功能植入、活力營造,不斷增強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人文功能,促進生態空間與城市公共生活有機融合,推動園林綠化成果從共享到樂享的新提升。增強城市功能品質,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持續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綜合效益,有效推動高品質綠色空間全齡友好、全民樂享。
山水織彩卷,草木繪丹青。如今的徐州,處處呈現出生態秀美的景象,城市更加生態宜居,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綠色發展帶來的幸福美好。
標簽:
責編:賈曉君 崔欣
本文地址:http://www.jurnalistrik.com/dt/119157.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