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泉州市開展城市問題有獎隨手拍活動
每月上報數量前20名可獲獎勵
據泉州晚報11月12日報道 市民若發現城市問題,可以隨手拍向城市管理部門反映,還能獲得相應的獎勵。昨日,記者從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即日起,泉州市開展城市管理問題有獎隨手拍活動,進一步暢通城市管理參與渠道,完善“監測吹哨、管養(執法)報到”機制,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城市管理問題。
工作人員核查市民舉報的問題
據介紹,市民在泉州中心城區(包括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的萬安和雙陽街道、泉州開發區)內發現“暴露垃圾”、城市“牛皮癬”等27種城市管理問題,可進行隨手拍。
市民可通過閩政通APP進入泉服務,點擊泉創城欄中“城市問題隨手拍”項目進行拍照反映,或通過微信公眾號“城市瞭望”,點擊要參與欄中的問題上報項目進行拍照反映,工作人員接收隨手拍問題后將會及時做好登記和受理。
受理市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后,由城市管理人員核實,統一整理推送至“智慧城管”系統,實時跟蹤問題處理進度,并通過閩政通APP和微信公眾號將處置情況反饋給參與者。如受理的問題存在安全隱患的,將及時聯系責任部門先行處置。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在核實后對參與者每個月累計上報有效案件數進行排名(其中數量相同的以達成該數量的時間先后進行排名)。對第1—5名的參與者獎勵200元話費、第6—10名的獎勵100元話費、第11—20名的獎勵50元話費,年度累計排名第1—5名的另各獎勵500元話費。每月10日前委托通信運營商將上個月的獎勵金額以充值話費的方式充入參與者實名制電話號碼并短信通知參與者。
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隨手拍活動,可進一步暢通城市管理參與渠道,完善“監測吹哨、管養(執法)報到”機制,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及時受理、處置市民反映的身邊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實為民辦實事,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相關鏈接:27種城市問題
“暴露垃圾”:公共場所未導入垃圾容器的生活垃圾。
渣土未清理:堆放在公共區域的廢棄渣土。
廢棄物未清理:長期占道擺放無人使用的廢棄物。
城市“牛皮癬”:城市建筑物、構筑物、設施、街道地面及樹木上亂涂寫、亂刻畫、亂張貼現象。
地面臟污:主次干道地面油污嚴重,影響通行。
共享單車秩序:共享單車扎堆無序停放、疊羅漢,遺棄在內溝河、綠化帶,停放在機動車道、大橋或快速通道等影響安全區域。
標志牌破損:道路指示牌、旅游指示牌等指示標志破損。
公共設施破損:井蓋、道路、護欄、的士揚招站、公交車站等公共設施破損、存在安全隱患。
殘樁地釘:道路附屬設施拆除遺留在人行道或公共道路上的殘樁或地釘,群眾通行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的。
違章地鎖:公共道路或通道上違章設置的地鎖。
廢棄車輛:長期占道停放、無人使用的廢棄車輛。
園林缺株:城市公共道路綠化帶缺株、綠地大面積缺失。
非裝飾性樹掛:城市道路行道樹及綠化帶存在懸掛、捆綁、包樹現象。
占道拱門:未經批準私自設置的充氣拱門。
違章懸掛廣告條幅:擅自懸掛商業用宣傳標語、廣告橫幅等。
施工占道:施工過程中未經審批擅自占道的現象。
施工廢棄料:在公共場所未按規定時間和地點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現象。
下水道堵塞或破損:雨水箅子堵塞、排水不暢、污水外溢等現象。
工地沿街排水:工地施工污水、泥水直排路面。
工地出入口未硬化:工地出入口未對路面進行硬化。
工地遮擋不規范:施工工地未設置警示標志或圍欄,存安全隱患。
自來水管破裂:自來水管破裂導致的跑、冒、滴、漏,路面出現溢水現象。
路面塌陷:出現路面(邊坡)塌陷、下沉等安全隱患(大面積)。
違章接坡:未經審批私自進行道路違章接坡的現象。
污水冒溢:污水橫流、污染環境的現象。
經營性露天演出:露天進行賣藝的行為。
油煙污染:餐飲油煙排放不符合標準,影響環境和居民生活。
(來源:泉州晚報 記者 王金植 文/圖)
標簽: 泉州 城市管理問題
責任編輯:楊艷娜 審校:鐘炳祥
本文地址:http://www.jurnalistrik.com/dt/131383.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