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花社。
吃早茶,上冶春,冶春茶社聞名中外,“冶春園”大修也格外引人關注。目前,北護城河冶春沿線景觀改造提升進展如何?記者昨看到,在北護城河冶春南岸改造提升工程主體完工后,北岸的改造提升也進入最后完善階段,施工圍擋拆除,景觀開始呈現,與南岸融為一體,清代冶春園景觀開始全景顯現。
改造后,冶春園綠意盎然。 孔生 攝
圍擋拆除景觀呈現
昨天,記者看到,經過改造提升,原先的冶春園綠意盎然、古色古香,“老冶春”有了“新活力”。
冶春園始建于清代中期,原是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私園,解放后,揚州市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御碼頭以西,將沿湖的慶升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連成一片,建成園林,取用“冶春園”舊名。園內建有水繪閣、香影廊、餐英別墅、問月山房等中國古典建筑。為讓冶春園以更加優美的形象展現在中外嘉賓面前,去年,我市實施了“冶春園”大修和景觀提升工程,并對北護城河南岸和北岸進行改造提升。
提到冶春,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草廬水榭。水榭分為東西兩座,東榭為水繪閣,西榭為香影廊,兩榭之間有朱欄曲廊相連接。茅草結頂,倒映水中,金波蕩漾,是現代城市里難得一見的田園風光……經過施工人員奮戰,北側的草廬水榭等已基本整修完成,修舊如舊再現往日風采。而沿著北護城河沿線的亭廊水榭也整修一新,飛檐翹角,古色古香。
冶春花社亮相南岸
不僅北護城河北岸的老冶春整修一新,改造提升后的冶春園南岸也展現新貌。
在南岸,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鹽阜路邊的一個景觀門樓。這個門樓為大紅漆大門,雕梁畫棟,頂部繪有富貴牡丹和祥云等圖案,雖然不大,但十分精致,充滿喜慶。而在門樓的上方,懸掛了一個黑底藍字的牌匾:“冶春花社”。
據了解,冶春園提升改造后定位為揚州最大的戶外園林餐飲平臺,河北岸將保留老字號餐館風味,河南岸以年輕時尚風格的小餐館、小酒館為主,呈現“早茶、晚酒、午咖啡”的消費模式,拉動古城夜經濟。冶春園將會被打造成為連接“兩古一湖”、毗鄰市中心,體驗揚州早茶、淮揚菜和揚州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冶春紅橋飛架南北
站在冶春西側的橋上東望,可以看到,北護城河上,一座紅色的橋梁飛架南北兩岸,將南岸和北岸融為一體。這座冶春紅橋于去年3月初開工,去年6月底主體建設基本完成。
現在建成的冶春紅橋由揚州園林設計院設計,木橋長16米,橋面寬3.7米,跨度13.7米。紅橋建成后,不僅美觀,也方便了游客和市民南北岸來往。
本文地址:http://www.jurnalistrik.com/dt/136838.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