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品位 農村有鄉愁
——樂平推進城鄉環境綜合大整治提升市民獲得感
景德鎮在線訊(朱媛媛、邱西穎)近年來,樂平市緊緊圍繞全省愛國衛生運動、城鄉環境整治總部署,以“雙創雙修”工作為載體,把“打造現代化特色鮮明的贛東北明珠城市”的向往和追求化作腳踏實地的行動,譜寫出更加和諧的城鄉環境新篇章。
日前,在2019年度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核通報中,樂平市位列全省縣(市、區)城鄉環境整治考核第三名。
宜居城市風光好
“300米見綠、500米入園”,這一環境整治新成果,讓樂平市民對這個春天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不論是背街小巷,還是繁華鬧市,一處處新增的口袋公園、袖珍綠地,不僅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更成為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場所。
綠化修補是樂平推動城市功能優化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該市將城區環境整治重點確定為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行動,圍繞這一定位,立足拓展新城區、完善老城區,全力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文化“五化”工程。城區大道全部實現“白改黑”,65條背街小巷得到改造,重點建好了西街停車場、昌平路菜市場、十五小等一大批配套公共項目,并依托老北街保護開發項目,啟動實施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工程,提升市區品位。
在持續推動“全域清潔、全域整治”的同時,樂平市堅持從群眾反映強烈、持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入手,緊緊扭住“治臟”“治亂”“疏堵”“控違”關鍵點,將城市網格由37個拓展為113個,啟動城區暢通“微循環”工程, 實施“媒體+執法”,加強城區管理巡查力度,持續鐵腕治理打擊“兩違”,構建出整治常態化、精細化的良好格局。
秀美鄉村如詩畫
“大田處處有詩詞,又得春風見偉奇”“村前小港長流水,環繞祖傳千畝田”……樂平市后港鎮大田村村民們紛紛用詩詞贊嘆家鄉的變化。從去年5月開始,大田村啟動環境整治及精品村建設,全村拆除圍墻5500多米、門樓108個、空心房48棟,清理垃圾1320余噸。而今,一走進大田村,白墻黛瓦、香樟蔥翠、綠草紅花的景象令人豁然開朗。
該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農村整治重點,出臺《樂平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方案》,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四種類型,全面開展村莊調查分類,記錄每個村落的農家特色、鄉愁記憶,在整治中增強各村落個性魅力。
在確保規劃先行基礎上,該市還以農戶庭院專項整治為抓手,全力開展拆旱廁、圈舍、搭建房、殘垣斷壁、違規院墻,清理垃圾、水塘、溝渠、淤泥、農業生產廢棄物,樹立村民良好衛生習慣等“五拆五清一樹”整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及農戶庭院整治全覆蓋。
項目建設添活力
沿著206國道樂平段前行,磻溪河田園綜合體項目內各個村莊連線成片,田舍儼然,水流潺潺,令人心曠神怡;進入城區,一處處新修建的學校、綠地、公廁、停車場等公共服務項目,顯得整潔有序。在城鄉環境整治中,樂平市把項目建設作為環境整治“補短板、增亮色”的重要支撐,通過一個個項目的落實落地,推動城市鄉村環境從形象到功能全面升級,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率先成為樂平全域整治的重點突破口。該市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將農村前端清掃保潔由第三方管理,實現環衛公共服務全面延伸并覆蓋至鄉鎮村。目前,樂平市農村保潔員達到2346人,建成垃圾中轉站10座。在此基礎上,又投入4.78億元建成1座日處理800噸垃圾焚燒發電廠及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體系,真正實現了城鎮、農村垃圾清掃、轉運、保潔、處理一體化。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廁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廁32座;累計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4.98萬座,新建和改造農村公廁近1200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8%。
本文地址:http://www.jurnalistrik.com/dt/29101.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