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一部充滿奧秘的“天書”,而揭示其新奧秘,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目標,這些研究能促進新技術的開發、醫學新突破和生物經濟的發展。19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2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項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科研成果入選,它們聚焦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株是怎么在人體實現免疫逃逸的;全球變暖,水稻怎么才能抗高溫、不減產;心腦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有什么新進展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世界科研熱點的問題,將對“生命天書”的解碼,又推進一步。
破解新冠免疫逃逸、水稻抗高溫、認識細胞等熱點難題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株不斷突變,在全球引起多輪疫情,這是當前每個人都關心的熱點問題。當前,解析新冠突變株的體液免疫逃逸機制,對于廣譜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的研發而言,十分重要。在此次公布的十大進展中,北京大學謝曉亮、曹云龍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王佑春團隊的研究,增進了對世界新冠疫情防控的科學認識。
他們率先報道了新冠奧密克戎及其亞型變異株的體液免疫逃逸特征與分子機制。首次解析了多種突變株的結構特征和感染特性,并詳細刻畫了新冠中和抗體的全表位分布和逃逸圖譜。
糧食安全關乎國之根本,水稻是我國的主糧之一,對水稻的研究歷來備受關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高溫天氣會使水稻大量減產,加劇糧食安全問題。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林鴻宣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合作揭示水稻高溫抗性的新機制,又挖掘出水稻抗高溫基因,為作物抗高溫育種提供珍貴基因資源,有助于解決培育抗高溫作物品種這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科學家對小小細胞的研究,竟能吸引來自25個國家的190余個科研團隊參與?沒錯,這就是來自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汪建、徐訊團隊的研究。他們基于自主DNA納米球測序技術,研發了高精度大視場空間轉錄組技術,將認識生命的分辨率推進到了500nm的亞細胞級,相比過去同類技術,分辨率提升了200倍,視野大小提升了483倍。他們還聯合國內多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繪制了小鼠、果蠅、斑馬魚、擬南芥和蠑螈等重要模式生物迄今為止最高精度、最全面的時空基因表達數據集,并發現了過程中起關鍵調控作用的全新細胞類型,在國際上引起熱烈反響。
給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對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歷來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重點。在此次公布的十大進展中,多項研究分別聚焦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給這些患者帶來福音。
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有3.3億,而血液中膽固醇過多是主要危險因素?,F有降脂藥雖能不同程度降低血脂,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膽固醇在生物體內很難被降解,因而發現怎樣將膽固醇外排到體外,對于研發新的降脂藥具有重要意義。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宋保亮團隊研究發現,糖蛋白受體ASGR1缺失后,膽固醇被外排到膽汁內,進一步通過糞便離開機體。該發現為研發促膽固醇外排的新型降脂藥物指明方向。
在腦血管疾病治療方面,高復發是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的世界難題,但各國指南推薦的阿司匹林單一抗血小板治療效果有限,而疊加其他藥物的聯合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研究均因無效或增加嚴重出血風險而失敗,因此聯合治療曾被國際指南禁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阿司匹林疊加氯吡格雷的短程雙通道雙效應聯合治療方案改寫了歐美等多國指南。該方案可使復發風險相對降低23%,被評價為開啟了腦血管病基因指導治療的新時代。
糖尿病患者對二甲雙胍這種藥物都不陌生,它不僅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還具有抗腫瘤、延緩衰老等神奇功效。但其上市65年來,作用靶點始終是一個謎。廈門大學林圣彩團隊發現了一種被稱為PEN2的蛋白質是二甲雙胍的靶蛋白。重要的是,該研究不僅發現了二甲雙胍的直接作用靶點,而且還從分子角度勾畫出了二甲雙胍行使功能的路線圖。他們還篩選到一個能模擬辟谷效應(卡路里限制)的化學藥物(俗稱“辟谷精”),具有降糖、治療脂肪肝、延長壽命的效果。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基因組等研究取得新進展
人類自身蘊藏著數不盡的生命科學奧秘——早期胚胎的發育如何啟動?人體的每個基因組都有什么功能?細胞如何清理錯誤折疊的蛋白質、損傷的細胞器等“垃圾”?對于這些問題,此次入選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一些新進展。
本文地址:http://www.jurnalistrik.com/ys/137412.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